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京城雪松非正常死亡调查

发布时间:2014-01-16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  字体大小[ ]

  被水泥地面憋死?

  ◎王华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程师)

北京雪松植株分布示意图  注:2010年,崇文区和宣武区分别与东城区、西城区合并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05年数据)

  雪松是“世界五大庭园树木”之一,被视为挺拔坚韧的象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也依然葱绿。它们枝干遒劲、树形优美、长年不枯,就像“一座墨绿色的金字塔”。在北京的公园和居住区常能看到雪松,不过最近让人悲伤的是,一些雪松虽然熬过了酷寒,却在2013年的温暖季节非正常地死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京城雪松2013年死亡多

  雪松分布很广,具有重要的环境作用,可固碳释氧、调节小气候和净化空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如观赏和庇荫等。它是黎巴嫩的国树,也是我国南京、青岛、三门峡、晋城、淮安等城市的市树。

  一株成年雪松的市场价约5000元。北京市雪松株数众多,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北京城八区内的雪松数量达127203株。然而,2013年7月至9月,笔者和北京林业大学的一些大学生,在北京城区五环以内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很多雪松都出现非正常死亡现象,有的居民小区雪松死亡数量达到近20棵。它们有的从上到下完全枯灰,枝桠纤瘦,叶子脱落,“衣不蔽体”。

  从2008年开始,笔者每年都在北京城区做城市植物的调查工作。相较以往,2013年的雪松死亡数目较多且植株较大,发生地区较为普遍,而在前几年的调查中,很少发现这种现象。例如,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院内,2013年,一棵高20米左右的雪松死亡了,另有两株的株顶正逐渐枯萎。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北京城区内至少20个位置的雪松有不同程度的死亡,它们的直径大多在30厘米左右。此外,死亡的雪松多集中在居住区、事业单位院内和道路两侧,雪松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封闭,基部多邻近沥青或水泥路面等反射源;另外,呈间断死亡状态,在雪松集中分布的地区,有的植株全部死亡,有的植株上部枯萎死亡,下部仍然健康。

北京1978~2012年年平均降水量

  水位下降和病死说不靠谱

  关于雪松的死亡原因,业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导致雪松渴死,有人说是病虫害致使成年雪松死亡,更为普遍的说法是“冻死说”和“热死说”。雪松的死因究竟是什么?笔者结合野外调查、实地取样、对相关专家和当地居民问询及文献调研等方式,就2013年北京雪松死亡的可能原因,做出如下判断。

  想了解雪松的死亡原因,须先从雪松的特点入手。雪松在气候温润的地方、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旺盛。它青睐阳光充足的地方,多分布在海拔1300米至3300米的地带,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区里,不乏它们的身影。

  说雪松是因为地下水位下降而渴死的,笔者认为不太可能。首先,雪松的生长主要靠根部来吸收表土层的水分,这些水距离地表以下10余米,而地下水一般在地下20余米左右,这么深的地下水位下降是不太可能引起雪松死亡的。

  另外,根据北京市气象局1978年至2012年的气象统计资料,北京32年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49.1毫米。2012年,北京降水量760.4毫米,较常年偏多39.3%,也为近35年最多。

  大家可能对北京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记忆犹新。当时,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大降雨,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170毫米,城区平均降水量215毫米,是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综合看来,北京近年的降水量是充沛的,雪松2013年被渴死的说法不太站得住脚。

  其次,很多人联想到病虫害,就笔者观察,北京死亡的雪松呈间断分布状态,即有几棵大雪松的地方,一般是其中一棵死亡,剩余几棵看起来还很健康。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雪松的死亡从树梢开始,再逐渐蔓延到树基部。笔者仔细观察了雪松的萎蔫部分,没有明显发现病虫害的痕迹。如果是病虫害,整片的雪松会因此而集体死亡,不会呈现植株之间的间断死亡现象。综合这些现象判断,雪松不可能在2013年因遭受病虫害死亡。

2010年至2013年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1月份最低温度和积温

  水泥糊根闷热难喘气

  再有是“热死说”。有人推断,对雪松的人为干预会造成地热、根热,笔者认为这是雪松死亡的原因之一。雪松的种植环境不能封闭,需要透气。但现在小区里、马路边上的雪松,树根都被水泥糊住,只留下树干那么大的空间。树根被憋在里头,不透气,加上地热再造成雪松根热,最终导致整棵雪松坏死。

  2013年,北京夏天比较热,雪松根热的现象更明显,汛期时北京市平均气温为24.1℃,比常年的23.9℃略偏高。观象台高温日数达10天,比常年的7.7天偏多。观象台累计闷热日数为12天,7月下旬和8月中旬出现持续性闷热天气,特别是8月16日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28.8℃。

  笔者曾经分别于2013年8月8日和2013年11月5日两次到海淀区志新北里居住区16号院,两次看到的景象有所不同:8月份,有的雪松处于半死状态,有的植株上还挂着吊瓶(不同问题有不同配方),但是11月份时,大部分都彻底死亡,看来从外部打吊瓶输液对于拯救雪松并非好办法,还得靠雪松自身的恢复能力。

  笔者询问了该小院的一位女业主。她说,这里的雪松从2011年11月就开始出现死亡现象,这与该小院的改造密切相关。原来,这个院子里的很多走道都是土路。一下雨,小区泥泞,不好走路和行车,但是雨水很容易下渗到地下去。从2011年11月开始,院子开始改造,将表土铲平,铺上不透水的柏油路面。路变得干净好走,但同时对树木带来了不利影响。

  黑色柏油路面较之土面更容易吸热,且路面下的温度不易扩散,2013年的夏天较热,长期高温造成雪松的根部比平常热,导致雪松过度失水;其次,小区的表土铲去后伤及雪松的根,雪松的吸收水位变浅;本来,土表的很多水可以下渗,但是铺成柏油路后水下渗遇阻,再加上强烈的日照使雪松根部闷热,易引起死亡。

2013年8月8日,北京十里堡北里小区的一棵雪松叶子落尽,已死亡。               王华锋/摄

  低温持续遭遇冻害

  最后再分析“冻死说”。2012年的冬季和2013年1月份的天气较为寒冷。据北京气象数据,2012年12月的平均气温为1983年以来最低,为零下4.1℃。2013年1月份的平均温度低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温度低于零下10摄氏度的天数有4天,多于往年。2013年1月份,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院内记录的最低温度,甚至达零下13.43℃。

  基于以上的低温数据,笔者推断,2013年雪松死亡较多的原因还可能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春季气温逐渐回暖,但是北京春季少雨的气候特点,导致雪松缺少春雨的滋润,活力和体能逐渐下降。紧接着炎夏来临,雪松由于高温炙烤而逐渐脱水,树梢部分先呈现枯萎直至死亡。

雪松是“世界五大庭园树木”之一

  建立树种健康预警机制

  2013年,雪松死亡较多或许是北京众多城市树种健康状况的风向标,鉴于城市树种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建议应形成一套针对城市树种健康走向的长期定位监测和预警机制,做到固定时间监测、及时预警和拿出应对措施。

  (本文调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41201049】 的资助,特此声明并致谢。)

作者2013年在北京城区所做雪松死亡调查记录

中国公众新闻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