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期待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贵州黎平银龄支书杨再君用奋斗谱写“青春之歌”
公共讯(吴志培 那志奎)现年66岁的杨再君是黎平县国有石井山林场(原黎平县木材公司)退休职工。在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党员、群众的推选下,原本退休的他,连任两届村支书,以银龄之我谱写奋进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图为杨再君在板蓝根基地劳动
从事林业工作24年来,杨再君曾任黎平县木材公司党支部书记,锦龙木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连续6年获得县级表彰,两年获得州级表彰。见证了黎平由“木材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由一名“砍树人”转变为“看树人”。他意识到绿水青山能富民,林业搞好了,可以带动群众发家致富。2015年2月,他退休后回到家乡宰蒙村,准备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
然而,在2016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组织的需要和群众的期待改变了他退休后的初衷。“杨再君点子多,干林业很出色,他在县林业部门任过党支部书记,熟悉党务工作,他来当村支书既可以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更能强化村党组织建设。”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86岁的老党员杨再隆说。
图为马踢井公园的一角
经过群众推荐、党员选举,2016年11月,杨再君全票当选宰蒙村党支部书记。那一年,他61岁,是黎平县年龄最大的村支书。
为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杨再君积极争取90余万元资金,修通5条20余公里的产业路,建成老年活动室、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成110余亩猕猴桃产业基地、100余亩板蓝根基地,产值110余万元。全村群众如期实现了脱贫。
脱贫后,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怎样让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又成为了杨再君思考最多的问题。熟悉林业工作的他,决定从绿水青山中寻找答案。
2016年12月,杨再君组织党员在尚重镇宰蒙村和平寨乡平途村交界的马踢井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发现这里海拔1200余米,自然风光旖旎,森林植被茂密,是一块发展旅游的宝地。相传明朝万历年间,黎靖参将邓子龙骑马途经此地,在此休息时,座骑起步顿足,踩出一泓清泉,泉水清洌甘甜,后人开挖成井,便取名“马踢井”。
图为马踢井公园全景
这里不仅历史文化厚重,还是一块红色的沃土。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城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决定穿越贵州腹地前往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交界地区。12月20日,红一军团第15师、红三军团第6师分别从地西、敖市等地出发,取道平途、宰蒙前往剑河,途经马踢井并在附近村寨传播革命思想。
马踢井春夏两季,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秋冬季节,层林尽染、银装素裹。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是马踢井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但,交通不便、电力不通、信号不强、史料不全、资金不足、党员干部思想不通等,成为制约马踢井开发的诸多难题。在多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上,很多党员群众认为没有必要花大价钱去一个高山上打造一个景点,杨再君力排众议,果断将马踢井的打造作为村两委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件大事。
他多次到县委宣传部、黎平会议纪念馆、县委党研室、县文物局等单位,查阅历史资料,提交马踢井红色遗址申报材料,到处跑项目,陆续争取到200余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景区景点公路,建设接待中心,新修旅游步道、观景亭台、4G移动基站等。村两委和当地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历时五年马踢井公园终于建成。
图为马踢井公园一角
“看到周边县市的游客和附近乡镇的群众经常组团来马踢井观光旅游,很多党支部组织党员来这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们从旅游中得到了实惠,现在才知道当初杨再君支书的决定是对的。下一步,我们还要建些小别墅、小木楼,让游客来了留得住、有看头。”黎平县尚重镇宰蒙村村民杨贤平说。
“杨再君支书敢为人先、立说立行,带领党员干部群众用五年时间打造马踢井公园,成为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样板。”黎平县尚重镇党委书记覃庆能说:“下一步,我们将马踢井公园和周边的洋洞村‘牛耕部落’、青山界、老山界等自然景点串联成线,着力打造一条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专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两鬓斑白终不悔,一腔热血付桑梓。今年是村级换届之年,生于1955年的杨再君已经年满66周岁,按照相关规定,他已经不适合担任村支书。然而,当地群众再次推举杨再君连任。尚重镇党委多次向黎平县委组织部汇报。黎平县委组织部认为,他这个情况不能受现在村支部换届条件的制约,破例批准他连任宰蒙村党支部书记,并向黔东南州委组织部报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党的百年成就令人振奋,更加坚定了我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群众的期待就是我奋斗的目标。”谈到再次当选宰蒙村党支部书记时杨再君这样说。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